暨南大学功能蛋白质研究中心(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5年8月,是暨南大学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重要组成单位。承担有广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学科,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暨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博士点、硕士点的建设任务。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蛋白质的发现与功能研究,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相关蛋白质的筛选及肿瘤标记物与药物靶标的发现与确证,病毒及感染性细菌的致病机制,抗肿瘤与抗感染药物的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

 中心已形成以何庆瑜教授带头的功能蛋白质发现与开发研究,以刘朗夏教授带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张弓教授带头的翻译组学与翻译调控三大研究方向。在编教师27人,正高8人,副高8人,中级8人,初级2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教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1人 ,教育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千百十”省级重点培养人才2人,“暨南双百英才”领军人才1人,“暨南双百英才”暨南杰青1人,暨南青荷学者1人,暨南青蓝学者1人。大部分学术骨干均获得海外博士学位,专业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药理学和肿瘤生物学等,并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同行共认的成绩。

 中心拥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平台。高端仪器设备包括lon S5 半导体测序系统、LTQ-Orbitrap液相-质谱分析系统及Thermo Orbitrap Fusion Lumos 高分辨率质谱仪、大容量超速离心机、共聚焦显微镜、小动物活体发光成像系统、小动物活体微型CT、圆二色谱仪、等温热滴定量仪、流式细胞仪、纳米颗粒追踪分析仪等,上述蛋白质组学专业仪器均由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维护和使用,并已开展对外服务,得到本校和外单位科研人员的赞誉。配有专业的RNA 洁净实验室、BSL-2 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专有1120 核心的生物信息学计算集群、243TB存储阵列,可独立完成多组学分析从实验到分析的全流程。新购置了全自动移液工作站、质谱工作站、质谱前处理填柱仪等仪器,升级Spectronaut质谱分析软件,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了肿瘤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平台。此外,本系一直在积极大胆进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和革新,适应不同课题研究需求,加强规范化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作为一个科研思想开放的科研机构,我们将做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与国内外先进的科学前沿和技术接轨,取万家之所长,吐一家之箴言,共创我校生物学优势学科的美好明天。